因为银行原来固有的客户通过资本市场、通过其他的PE,运用新的融资方式和手段去解决问题,而不再靠传统的贷款。
陈军透露,未来一年半,安得将大力发展32个分公司间1000条省际运输干线,并发展各省省内2000条配送支线,这是发展电商物流的关键。今年美的集团要求安得完成对10个事业部的物流整合,预计安得到2015年将会有近50亿的规模,整合能力增强。
王金亮说,旗舰店未来有四个功能,包括线下零售、售后送装服务、服务电商O2O最后一公里、与用户进行交互。而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推进,县级市场恰恰是家电需求未来增量最大的市场。6月,美的官网会员中心、售后服务升级、旗舰店O2O应用也完成开发,正式服务美的用户。此外,还有一系列大动作:美的粉丝社区4月下旬推出。做好电商物流,关键要把安得乃至美的丰富的物流资源盘活。
今年8月份,计划全国旗舰店联网。去年不含税收入26.3亿元。但李先生表示,中下层对于该理念的理解,一直达不到统一,其本人当时作为海尔的员工,也不理解海尔为何要放弃自身一直擅长的制造业。
海尔集团高级副总裁周云杰曾经对外表示,去制造业化并不是一味将业务外包,而是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。其二,因中间层十分庞大,执行过程打了多少折扣。6月13日,在沃顿商学院全球论坛上,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这一番言论,引发了业内的轩然大波。大航母转身之困应该说,海尔的此次裁员计划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。
在2009年海尔着手新一轮的转型与改造中,张瑞敏同样是理论的提出人。或许正如一位国内上市公司管理层所言,海尔或许并不是为了裁员而裁员,背后真实的想法或许只有张瑞敏本人才清楚。
2013年裁掉1.6万员工,2014年再端出裁撤1万中层的计划,放进海尔的辉煌历史中来看,显得气氛肃穆且凝重。对于海尔提出的去制造业化,内部的争论同样存在。张彦斌指出,员工倒逼机制,一直是海尔在管理上所强调的。海尔这几年管理和研发人才流失的现象,一直存在。
但是,中国证券报记者接触的多位曾在海尔内部供职的人士,对这些理念持完全认同的并不多。李先生表示,人单合一使得海尔旗下的小微公司越来越多,这类公司表面上是给员工提供了创业平台,但实际上给员工提供的机会有限,负面效应却很大。海尔本就是靠着打破传统的体制和行业认知发展起来的企业。但海尔目前存在的问题是,其一,管理理念是否接地气,这个问题至今仍有争论。
该经销商人士还介绍,和美的、格力相比,海尔给经销商的返点很少,而格力、美的在当时的年度返点基本已经在5%-7%之间,这些返点是可以在第二年度提货时当现金抵货品的。但他又说:竞争对手和瞬息万变的市场,不会给海尔太多喘息的机会。
王维说,现在家电产业正处于一个竞争激烈和业务转型的并轨期,需要激情和创造性的思维,如果此时企业员工都偏向保守,无疑是不利于业务开展的。分析人士指出,海尔同阿里初期更多是将在下游渠道方面展开合作,而海尔计划裁员的范围主要集中在总公司层面。
另外,海尔此次裁员计划和同阿里的战略合作也没有多大关联性。要知道,当前家电行业的人才争夺仍然非常激烈,这些员工裁掉以后,以后想要再招回来是非常困难的。一种较为主流的说法是,海尔登记在册的约7万名员工分为2000多个自主经营体,其中部分独立成小微公司,由于小微企业的员工和海尔不再是雇佣关系,于是海尔的员工数量缩减了。王维同时表示,今年再裁1万或许不会百分百落实。海尔空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以下几点:一是良好的售后服务,海尔真诚到永远的广告语曾经享誉业内,售后维修穿鞋套、不喝客户一口水等优秀行规都是海尔的创举。张彦斌指出,历史上很多成功的企业调整战略也曾遭到过外界非议。
但海尔的流程则是,商家先报给海尔工贸,海尔工贸再报给总公司,总公司再报制造部门去核算成本,最后制造部门再反馈过来。今年预计再去掉1万人,主要是中间层,还有就是一些业务智能化了不需要这么多人。
横向比较不难发现,海尔当前的业务发展陷入到严重的增长乏力困境。美的、格力去年全年的收入增幅分别为18%和19%,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分别高达63%和47%。
在21世纪初,海尔已经成为了国内白电企业绝对的巨无霸。但正是源于海尔这种对品质的坚持,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口碑,使得海尔最终在大浪淘沙中成为了家电企业的龙头。
某一年,我们选中了一些比较流行的型号想搞促销。在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,海尔都是国内家电企业最具有创新和开拓精神的代表。即使算上计划裁员的数量,海尔还是会有5万多名的员工,这对于一个互联网公司来说,显然不可想象。尽管海尔当时给了经销商可以顺价销售空调的政策,即进货2000元的空调可以提价至2000元以上卖,但我们根本不敢这么做,因为竞争太激烈了。
曾在海尔供职的李先生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:从近几年海尔的人员流动来看,很多也并不是企业要裁,而是员工自己要走。去年两个外部投资者的入局,曾给市场较大预期,海尔的股价因此一路走高,但随着年报的出炉,二级市场又回归平静。
在改革开放的初期,中国家电产品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,只要企业有量,获取超额的利润较为容易。空调的领先地位已经被格力、美的赶超,洗衣机落后于美的系。
他透露,2000年左右,海尔曾对经销商提出两点要求,首先是要加强规范,这点毋庸置疑是对的,但另外一点却使得经销商非常头疼,那就是要实现电子化管理。而要转型做互联网企业,对海尔来说又不太现实。
海尔电器2013年销售额实现622.63亿元,净利润为20.37亿元。一位券商分析师认为,海尔这次的减员计划,若从财务角度来看,短期内或有一定的利好效应。近年来海尔提出向互联网转型的战略,在这一大框架下,去制造业化、人单合一、创客等理念,被海尔相继提出。但对于海尔这张中国家电的名片来说,转型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靠裁撤员工来解决,确实反映了传统制造业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下滑大环境中的艰难。
如今,市场或多或少又在期待并猜测:在抛出令人咋舌的裁员计划之后,张瑞敏紧接着还会有哪些超乎市场想象的大动作? 标签:制造业|经销商|中国证券责任编辑:杜思思 杜思思。为什么海尔需要如此大刀阔斧对员工数量进行如此规模的瘦身?为什么张瑞敏要在如此时机选择对外透露这一敏感信息?随着时间的发酵,外界对该信息的解读传出多种不同的版本。
这种事情在很多家电公司,分公司都是可以拍板的。一位行业人士则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,最近几年,某家电公司在海尔工厂附近一直设有一个办事处。
他认为,海尔的最大问题不是来自于外部的竞争对手,而是自身的体制出现了问题。大规模裁员争议去年(2013年)海尔去掉16000人。